您好!歡迎訪問浙江航鋒電氣有限公司 !
1875年,法國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發電廠,標志著世界電力時代的到與世界有電的歷史幾乎同步,1879年,中國上海公共租界點亮了第一盞電隨后1882年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公用電業公司— 上海電氣公司,從此來燈中國翻開了電力工業的第一頁。1891年,德國勞芬電廠建設世界上第一臺三相交流發電機,并通過第一條13. 8kV輸電線將電力輸送到遠方用電地區,使電力既用于照明,又用于電力拖動,開創了大功率、遠距離輸電的歷史。電力的廣泛運用,電力需求的不斷增加,推動電力技術日益向高電壓、大機組、大電網發展電能從生產到消費一般要經過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四個環節。輸電通常指的是將發電廠或發電基地(包括若干電廠)發出的電力輸送到消費電能的地區,又稱負荷中心,或者將一個電網的電力輸送到另一個電網,實現電網互聯,構成互聯電網。
輸電電壓一般分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國際上,高壓(HV)通常指35220kV的電壓;超高壓(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電壓;特高壓(UHV)指1000kV及以上的電壓。高壓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1 600kV及以下的直流輸電電壓,士600 kV以上的電壓稱為特高壓直流(UHVDC)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電網來說高壓電網指的是110kV和220kV電網;超高壓電網指的是330kV, 500kV和750kV電網。特高壓輸電指的是正在開發的1000 kV交流電壓和1 800kV直流電壓輸電工程和技術。特高壓電網指的是以1000kV輸電網為骨干網架,超高壓輸電網和高壓輸電網以及特高壓直流輸電高壓直流輸電和配電網構成的分層、分區、結構清晰的現代化大電網。電網經歷了從中壓電網、高壓電網到超高壓電網,再到特高壓電網的發展歷史。理論上,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與輸電電壓的平方成正比,輸電電壓提高一倍,輸送功率的能力將提高4倍。電網的發展歷史表明,各國在選擇更高一級電壓時,通常使相鄰兩個輸電電壓之比等于2,多數是大于2,這樣可使輸電網的輸送能力提升4倍以上。實踐證明,以這樣的電壓級差構成的電網才可能經濟合理,并適宜于電網的發展和服務區域范圍的擴大電力規模經濟性是輸電網從高壓、超高壓向特高壓發展的動力。高效率的大型、特大型發電機的建造和運行,以其為基礎建設的特大容量規模的水電、火電和核電站(廠)及其發電基地,需要更高電壓的輸電網,主要是750(765) kV和1000(1100)kV電壓等級的輸電網,將電力從遠方發電廠輸送到負荷中心。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的需求促進了特高壓技術的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與超高壓相比更為復雜,制約因素更多。但是,經過有關國家在20世紀70一80代的研究和原型設備試驗,一系列特高壓輸電的關鍵技術和設備制造的問題得到解決。在前蘇聯,1150kV輸電線于1985年建成并經過6年的商業運行考驗。它的運行經驗證明: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的實際應用已日臻成熟,盡管尚有一些問題需繼續解決,但技術問題已不是發展特高壓輸電的限制性因素。特高壓輸電工程的規劃和建設主要取決于大容量輸電和用電負荷增長的需求。由于原規劃建設特高壓輸電的國家從20世紀80年末以后用電負荷增長緩慢,能源結構也進行一些調整,造成對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的需求減弱,從而導致特高壓輸電工程暫時擱置或延期根據超高壓電網的形成規律,特高壓電網的發展將由最初的大容量、遠距離輸電工程或區域電網間的強聯網工程開始 隨著我國用電負荷的強勁增長及輸電容量和規模的擴大,我國可能在跨省(區)500kV電網之上逐步形成以實現遠距離、大規模、低損耗輸電為特征的特高壓骨干電網
服務熱線:188587719500577-61675266
傳真:86-0577-62650681
E-Mail:sales@csele.net
公司地址: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方斗巖工業區
浙江航鋒電氣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備案號:浙ICP備14027784號